日本维新的成功和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因为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强大吗
19世纪的东亚,在西方的冲击下,发生了一些千古未有的变化。原来一直保持的体制再也支持不下去了,变是必然要发生的,你不主动发生,它就会被动发生。首先变的是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强行进入中国,虽然清政府不乐意,但打又打不过人家,也只好忍气吞声。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发生了所谓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无非是洋人要在内地设立使馆,政府不同意。北京是天子所在,岂能存在一个代表外人政府的使馆?当时的咸丰皇帝为了这事寝食难安,为了不见洋人,最后死在了热河都不回北京。这就是天朝上国这个迷魂药的劲还没过去,皇帝晕晕乎乎地昧于世界大势。同样也是在五六十年代,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也遭遇了亘古未有之变局,美...录古记一:争名
清初陈僖著有《酒间述》,其中记载了一个明朝末年士人争名的故事。 崇祯中,浙西人祝渊北游上谷,寓其家。一日,与僖父□□翁饮酒酣,忽发愤曰:丈夫负此七尺,贵有传于后世耳,吾欲以诗文自见。则当世已有某某,度不能与争名。方今可为之事,惟上书救石斋耳。石斋,谓漳浦也。明日,遂入京师,诣长安门上疏论救。予门杖,旧例、门杖甚于廷杖,十死八九。祝谈笑解衣,无恐怖色。监杖内阄曰:“奇男子也。”令轻其罚。真定梁金金吾清宏左右护持之,得遣戍。盖明季士人好名如此。 这个祝渊,喝醉了酒,起了些酒疯,为的是出名。文名是不可能了,因为有人捷足先登。那从哪里出名呢?就是上书救“石斋”。这个石斋,就是明末清初的黄道周,也是一...标签: 读书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