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后疫情时代里幸存,在不被承认的死亡中受难 - 端传媒

这是一个属于新冠丧亲者家属的故事,是惨烈的数年后,不被数据统计的人的故事。

图:Mantha Mok / 端传媒

编者按:2022年12月7日,政府发布了放宽新冠防疫政策的“新十条”——标志着官方放弃了长达三年的感染者“清零”政策。在放开后的数月内,出现了大量的新冠死亡个案,但在全国急于摆脱封控的集体创伤时,这段历史始终未被纪录﹑书写。这篇报道,记录了那段时期不被数据统计的死亡,没有集体悼念的集体受难。

这是一个新冠丧亲者家属的故事。没有案发现场,没有新闻发布会,只有一个微信群。

这篇报道是“专题记者陪伴计划”的成果。2024年,端传媒推出“专题记者陪伴计划”,希望能够找到仍在尽力坚持华文报道的青年记者,为他们提供专业支持,共同维系深度报道的行业生态。在众多申请者中,我们最终选择了九位记者,进入三个专题组。为期半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编辑陪伴入选记者开启并完成九篇深度报导的稿件,今天这篇报道来自虚拟报道组的甘叶。


0. 被遗下的羚羊星星给十岁的儿子讲了一个动物大迁徙的故事:世上有一群在迁徙的非洲羚羊。某天其中的一只受伤了,其他羚羊鼓励它,帮它站起来,但大家发现做不到,这只羚羊怎么都爬不起来。其他羚羊还有自己要去的地方,只能放弃它往前走。“妈妈就是这只被放弃掉的羚羊”,星星说。

但在深山里的几个微信群,聚集著同样被放弃的羚羊。新的羚羊要来,需有老羚羊指引,确认同类身份,才能进入这个隐蔽的据点。

“这是一个临时的港湾,大家进入自由,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疗伤方式,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负担。”管理员星星在群公告栏里这样写。

她至今能立刻说出那个日期,2022年12月7日。那一天,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政府发布了放宽新冠防疫政策的“新十条”(下文简称“放开政策”)——标志着官方放弃了长达三年的感染者“清零”政策。放开来得突然,前一天许多城市仍要求市民每天上报核酸检测结果。接下来的一个月,疫情在全国爆发式扩散,12月25日,中国卫健委宣布停止持续近三年的感染人数统计。

在“新十条”发布的第8天,防疫专家钟南山在一次直播讲座上称,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Omicron)“不应叫新冠肺炎,因为不存在肺炎(症状)……简单说就叫‘新冠感冒’”,该讲座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官媒转播。在互联网上,有网友将新冠感染症状画成可爱漫画,戏称为“干饭株”﹑“暴瘦株”﹑“学习株”。这些娱乐化的说法在社交平台上快速流传。

直到走进医院,一些人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医院和外面差不多就是地狱和天堂的区别”,群里有人这样回忆。

政策发布一周后,星星的父亲感染了新冠,由于官方宣传新冠只是“大感冒”,怕女儿操心,父母瞒着没说。几天后,星星发现父亲呼吸困难时,本地的几家大医院早已人满为患,她打电话托关系,跑了四家才找到空床位,随后的CT检查显示,父亲肺部的30%因病变出现白色阴影(俗称“白肺”症状)。2023年1月24日,星星的父亲去世了,那天是春节的大年初三。

这个微信群里有一百五十多人,都是放开政策下的丧亲家属。有的父母感染后听从政府宣传居家隔离,最后在家里去世;有人及时住院,但医院的抗病毒药物早已断货,轻症拖成重症;有人全家定居海外,疫情期间父亲回国看望亲友,不久赶上放开政策,父亲再没能离开。




原文链接:https://www.danliren.net/post/346.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