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床头到底漏补漏雨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牀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絶。”两句,“床头屋漏”四字,一般好像翻译成床头屋顶漏雨,那么,既然只有床头上面漏雨,怎么会“无干处”呢?显然不只是床头漏雨,而是到处漏雨。

罗布泊的消失于国民党

在中学语文课本上,有《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介绍了罗布泊消失的原因。其中有几句话,不是史实,缺乏起码的历史常识,比如: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 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 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国民党政府,指的是19

偶记二:诸葛亮的另一面

自从三国的小说起来,就渐渐的变成了一个道德完美、本事超群的神话般的人物。在《三国演义》里更是呼风唤雨了。同时。他也成了儒家道德的楷模,事君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穆说“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钱穆是以传承道统自居的人。在他的眼里,诸葛亮就是道统的化身,足以“照耀后世”了。相反,诸葛亮的对立面,也是蜀汉政权的对立面,曹操,就成了奸雄。虽然开创的事业还算不错,但依然是上不了台面。因为中国的历史人物,有一些是没有事业的,不能用事业来评价的。所谓“有表现

偶记一 钱穆

         国学大师钱穆,这几年很火。我读了他的几本历史书,别的没读。就历史来看,他的一些观点前后矛盾啊,而且,老老实实写自己的历史就行了,他却总要在书中评价一下新潮学人,好像有点打擂的意思。而且,书中一直都要强调中山先生如何如何,用词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了,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这样真的可以吗?还有,钱穆的西欧历史知识很不靠谱啊,比如说西欧的封建社会里是贵族和农奴,中国被人称为封建社会的是官吏和自由的士子,以此证明封

雍正皇帝的整风运动

雍正当上皇帝后,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整风反腐运动。事件起因,大约是因为吕留良案。吕留良,明末清初文人。曾抗清,失败后也不与满清合作,非但不合作,还到处写文章骂清朝,被皇帝征召做官,不应,后来干脆剃了头发出家当和尚去了。最后老死。这还是雍正爹康熙时候的事情,但这事还没完。到了雍正当了皇帝,为巩固帝位,也曾大开杀戒,把自己的亲兄弟差不多杀了个一干二净。本来,这样的事我中华历史上比比皆是,不足为怪。于是坊间就有流言,说是雍正的帝位来路不正云云,雍正听了,想必心里很不舒服,但流言蜚语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

走不出的三峡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储君上位呢?里里外外都是前朝遗老,是没法办事的,所以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东北方向的金三胖,宝座还没坐热,就把先君的几个托孤大臣给办了,连自家的亲戚也不留情,听说姑父都喂了狗。我们这厢,权威早就开始树了,甚至在还没有上位的时候,就把个不厚书记拿下了,这也是为了顺利交班的意思。可怜不厚落得个贪污腐化堕落的名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