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古:与死鲁肃争墓

《搜神后记》有一则关于争死人墓的故事,这位死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东吴鲁肃。而和死鲁肃相争的,是一个叫王伯阳的人。此人历史无可考,只是说他的妻子是郗鉴哥哥的女儿。郗鉴是东晋名臣,属于高平郗氏,勉强可算是士族,但也只有他显赫,他的父亲、哥哥的生平,历史阙如。总之,两个主角,一个是鲁肃,一个是莫须有的王伯阳。就注定了故事的不靠谱。王伯陽,家在京口,宅東有大塚,相傳云是魯肅墓。伯陽婦,郗鑒兄女也,喪亡,王平其塚以葬。後數年,伯陽白日在廳事,忽見一貴人乘平肩輿,與侍從數百,人馬皆浴鐵,逕來坐,謂伯陽

希特勒神話的意象與真實:德國人民眼中的元首(附epub)

很多人對希特勒的印象都停留在——他是猶太人大屠殺、冷血殘酷的納粹黨領袖。但1945年美國社會學家對戰敗後頹喪的德國所做的社會調查結果卻顯示,即使在戰爭後仍有不少青年欣賞希特勒,甚至有不少人抱持反猶心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將時間回溯到1920到1940年,希特勒從原先僅是啤酒館外煽動滋事的外地人,轉變成德國人民一直在等待的英雄領袖,更認為他是唯一能帶領戰敗德國重新走向繁榮昌盛、並代表民族共同體的理想「元首」。原先對他懷有敵意的那群人是如何轉向支持希特勒?希特勒是如何在那段時間內集結、整合分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