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害社会:中国历史上的告密传统

说起特务、密探、告密,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这没错,因为明朝是公然设立特务组织的王朝。但中国历史上的特务告密风,由来已久,明朝既不是高潮,也不是结束。今天我们来扒一扒中国的特务告密传统。

烛影斧声骗了你,赵匡胤可能死于心血管病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因,历来是一个谜。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烛影斧声”,也就是赵匡胤死于其弟赵光义之手,是被谋杀的。而太宗赵光义的即位,是为篡位。什么是烛影斧声呢?野史中言之凿凿,其中最著名、最被人相信的是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且看这本书里对太祖死时情况的记载:上御太清阁四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拄斧截雪,顾

清谈名士最误国

清谈,也叫清言,流行于魏晋之世,是当时名士的入门手艺。如果想步入名士行列,不会几句清谈,就根本没有希望。相反,一旦掌握了这门技术,全天下的人都会高看你一眼,而进入名士行列。名士,大多是名门士族。汉魏以来,做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出身名门,就有官做,即使酒囊饭袋一个也无所谓。而出身寒门的人,即使有旷世之才,也没有做官的门路。所谓高门无寒士,寒门无高品。所以可以想见,当时的人是拼命往名士这个阶层挤的。

奸相李林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熟悉唐朝历史的人,大概都会知道玄宗时的安史之乱。认为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而一说道安史之乱,国人就会想到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这些人,其中李林甫的一系列政策,被认为是引起后来安史之乱的诱因。比如饱受诟病的任胡人为将,《旧唐书 列传第五十六》记载: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帝以为然,乃用思顺代林甫领使。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专任大将,林甫利其不识文字,无入相由,然而禄山竟为乱阶,由专得大将之任故也。是说李

杨贵妃的处女问题为什么很重要

陈寅恪先生是世界闻名的史学大师,他的成就、地位可以说是世人一致认可的。但有一个人对他的一件事很不以为然,是谁呢?就是同样大名鼎鼎的钱钟书。关于这二位之间的小小龌龊,由何而起?说起来也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不但小,而且有些不登大雅之堂。就是杨玉环入宫是到底是不是处女的问题。

明朝的抗倭其实是一场内战

熟悉我们历史教科书的人,都知道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直呼为“民族英雄”,而所谓民族英雄者,打击侵略者也。正因为这样,同样是我们历史上的岳飞、文天祥,因为打击的是金元,而不得民族英雄的称号,美其名曰:维护民族团结。以今天的鞋子套历史的脚,是某些历史观一贯的表现,哈哈一声得了。

明朝内阁制是西方内阁制的老祖?

中国古有所谓“四大发明”,我们的历史教材里,讲到这里,往往让人莫名其妙。明明是中国的历史,却少见四大发明对于中国如何如何,教材编撰者掉过头来大谈四大发明如何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然这是事实。有人就认为我们的国粹内外兼修,放之四海而皆准。

杜甫的床头到底漏补漏雨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牀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絶。”两句,“床头屋漏”四字,一般好像翻译成床头屋顶漏雨,那么,既然只有床头上面漏雨,怎么会“无干处”呢?显然不只是床头漏雨,而是到处漏雨。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

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杀功臣留下名声的,一个是汉高祖,所谓“良弓藏,走狗烹”;另一个就是朱元璋。对于汉高祖诛杀韩信、彭越、英布等,我们可以以人情理解——这三个人,虽然位至王侯,但都不姓刘。但这也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人不是刘邦的核心利益集团成员。

亚马逊月租服务初体验

亚马逊在中国推出包月租书服务已经很长时间了,作为一个电子书癌患者,你是不是发现了?如果你还不知道,那就赶紧去花一分钱体验七天的免费租书服务吧。

我用kindle看书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也经常在亚马逊上面购买电子书------更经常的是在网络上搜集免费的电子书,甚至还学会了自制电子书,为了看书,我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有些书的价格真是丧心病狂啊,便宜的书也有,但又不是自己想看的。我时常想,什么时候这价格能亲民点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