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歸:全三部(全新校對增訂、珍貴史料圖片版)(epub)

「南渡北歸」系列共分為《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卷,此作品為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紀實作家岳南,三下江南、耗時八年,搜閱近千萬字珍貴資料所完成的史詩巨著。書中詳述了民國知識分子們冒著抗戰炮火由中原遷往西南之地,再回歸中原,之後因政治局勢對立而各自分別的故事。本系列完整再現了中國最後一批大師劇烈變遷的群體命運,可視為一部全面探討民國百年中國知識分子的流亡血淚史。在系列之一《南渡》中,描述了抗戰爆發前後,中國知識分子們不同的人生際遇和學術追求。時間以七七事變為始,繼之平津淪陷後,北大、清華、南開等大

黃旺成的林投帽(epub)

從日治時代到戰後的七○年代,臺灣有哪些物產、人們如何過生活,國家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飽覽一個盈滿歷史滋味,由琳瑯滿目的物質文化打造的臺灣近代世界! 《黃旺成的林投帽》聚焦在近代臺灣的物、物質文化與常民生活,透過「日常」再現城市脈動、以「觀看」來理解博覽會時代、從「製作」探討臺灣的物╱物產與世界的關聯、就「感官」來分析物對生活的影響,以及藉由「移動」來談戰時體制與戰後日常。 蔣竹山爬梳黃旺成、吳新榮、林獻堂等著名文化人的日記史料,與《臺灣日日新報》、《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

录古:清议

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七:古之哲王所以正百辟者,既已制官刑儆于有位矣,而又为之立闾师,设乡校,存清议于州里,以佐刑罚之穷。移之郊遂,载在礼经。殊厥井疆,称于毕命。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终身不齿。君子有怀刑之惧,小人存耻格之风,教成于下而上不严,论定于乡而民不犯。降及魏晋,而九品中正之设,虽多失实,遗意末亡。凡被纠弹付清议者,即废弃终身,同之禁锢。……洪武十五年八月乙酉,礼部议,凡十恶、奸咨诈伪、干名犯义、有伤风俗及犯赃至徒者,书其名于申明亭,以示惩戒。有私毁亭舍、涂抹

他們先殺了我父親:柬埔寨女孩的回憶(epub)

金邊 一九七五年四月為了趕在陽光穿透霧霾、將全國籠罩在難受酷熱之前享受一下早晨涼爽的微風,金邊市民都起得很早。清晨六點,市民已經在塵土飛揚的狹窄巷弄中來去匆匆,不時還會碰撞到彼此。身穿黑白制服的男女服務生打開店門,用湯麵的香味迎接在外等候的顧客。街頭小販推著販賣食物的推車,上面堆滿了蒸餃、煙燻照燒牛肉串和烤花生,停在馬路旁開始準備經營當日的生意。身穿五彩T恤和短褲的孩子們在人行道上光腳踢著足球,絲毫不理會那些小吃攤販的抱怨和叫罵聲。摩托車引擎、吱吱作響的自行車以及那些有錢人才買得起的小汽車在寬廣

奔赴:半個多世紀在美國(epub)

1968年,24歲的孫康宜毅然赴美。曾目睹二二八事件現場、經歷白色恐怖的她,從備受心靈創傷的失語症患者,到獲選為學術殿堂的中研院院士,生命中充滿了跌宕起伏的故事。縱然總有遭逢困厄的時候,孫康宜仍勇敢前行,「即使當前看不見將來的前景,但因為所到之處皆可取,讓我們更加相信我們心中的願望也還是可以企及的」。歷經各種劫難與貴人,加上自我的積極振奮,終由深淵走向光明,自普林斯頓大學到耶魯大學,化育春風,桃李天下。《奔赴:半個多世紀在美國》是孫康宜的回憶錄,記錄了其半生歷程,除如何面對人生困境,奮發前進,也

录古:武英殿版书遭劫

清朝初期,武英殿的书版可真是宝贝,比以前任何时候的书都做得精细。这些珍贵的书都放在殿旁边的小屋子里。可时间一长,大家都不怎么印书了,小偷们就趁机把书偷出去卖钱。后来,清朝光绪年间,张之洞想办法凑钱,打算把这些书再印出来,让更多人能看到。结果,有人劝他说:“您这是想给自己找麻烦吗?这些书早就破损不全了,要是被发现了,那些曾经管过书库的人都要倒霉,这可是要革掉几百人的职务啊!”张文襄一听,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些放书的小屋子后来成了“实录馆”,就是专门管记录大事的地方。很多工作人员都住在这里,一屋子

芳子的十四歲夏天:我與神風特攻隊在台灣的日子(epub)

灣生阿嬤芳子的戰爭歲月十四歲的夏天,芳子的人生就此改變。那年,她與神風特攻隊的隊員們在花蓮基地相遇,一張出擊前的大合照,成為她心中永恆的謎團。在台北快樂的童年時光後,芳子因緣際會下走進了特攻隊的世界。與這些即將赴死的年輕人們朝夕相處,她看到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也感受到了戰爭的無情。「究竟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害怕死亡?」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芳子的心頭。她試圖理解這些年輕人的選擇,也為他們的犧牲感到悲痛。戰爭結束後,芳子與一位倖存的特攻隊員結了婚。然而,丈夫的內疚與自責卻讓他們的婚姻蒙上了一層陰影。「為

录古:穆彰阿自知死期

《清代野记》:大学士穆彰阿,道光朝当国,揽权纳贿,避塞贤路,以计易浦城相国王鼎遗折,颇不满于清议。故文宗登极,即首黜之,诏云:「小忠小信,阴柔以售其奸;伪德伪才,揣摩以逢主意。如达洪阿、姚莹等尽忠尽力,必欲陷之」云云。其为人可知矣。然其死也,则固有大异乎人者。死之前三日,折简遍邀亲友门生故吏,云定于某日某时辞世,届期望屈临一别。诸人如期至,穆则设盛宴数十席,一一把盏,相与饮啖,连举十余觥,并未有死法也。食既半,顾日影曰:「是时候矣。」谓众曰:「请诸君稍待,俟我沐浴更衣,再诀别也。」乃入内良久,朝

自由:回憶錄1954-2021(epub)

梅克尔的故事简直像是一部史诗,跨越了德国的分裂和统一,见证了时代的翻天覆地变化。她在东德生活了35年,从战后的废墟中成长,在铁幕下磨砺意志;而后,又经历了统一后的35年,亲眼目睹柏林墙的倒塌。最终,她以16年总理的任期,书写了一段传奇,展现了女性领导者独特的视角和不凡的胆略。在她的回忆录《自由》中,梅克尔不仅回顾了自己执政期间的重大事件、危机与决策,还深入剖析了她的从政之路。她描绘了总理府的日常运作,讲述了在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做出关键决策时的那些戏剧性瞬间。梅克尔细腻地勾画出了国际合作的演变轨迹

澎湖灣的荷蘭船(附epub)

1604年秋天,三艘荷蘭克拉克大帆船來到澎湖灣,和明朝對戰、在東亞劫掠,從此改變了澎湖與台灣的命運。大航海時代開啟,歐洲人相繼東來,交織成無比複雜,精彩萬分的悲喜劇。海盜與海商勾心鬥角,日本豐臣秀吉想征服世界而征戰朝鮮,明朝大將帶領水師對戰荷蘭紅毛船,歐洲崛起大國將內部戰爭延伸至海外殖民地。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場戰爭、每一次交易的背後,都有著曲折豐富、精彩無比的故事,在此時此刻,交會於澎湖。故事,必須先從澎湖說起。重回視野的東亞世界最近,隨著東亞國際地位的重要性日增,有關東亞史與十五至十七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