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接管加沙”:以色列残酷而笨拙的决策是如何形成 - 端传媒

2025年4月2日,加沙汗尤尼斯,巴勒斯坦人,手里拿著空锅盆,等待慈善组织发放食物。

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军方将“全面接管”加沙,并将大量国防军部队(IDF)调配到加沙地带。这不但标志着今年初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的停火彻底崩溃,也意味着这轮持续一年半的冲突造成的人道灾难与经济损失将进一步加剧。

笔者在2023年以色列刚展开军事行动时就指出,内塔尼亚胡内阁除了定义模糊的“彻底胜利”之外,拒绝就加沙问题,乃至整个巴勒斯坦问题的政治解决做出任何承诺与设想,且极其排斥任何巴勒斯坦势力参与战后加沙的安全秩序。这种缺乏政治愿景,追求军事最大化目标的思路,必将导致以色列对加沙的重新占领成为最可能的结果。现在的局势发展大致印证了这一猜测。而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左右摇摆,模糊不清,也进一步凸显了在世界与中东政治局势剧烈变动的当下,以色列当局乃至整个犹太国家面临的内外困境。

以色列的政治结论从纯粹的战略和军事角度来看,以军重新全面占领加沙是其缺乏战后整体安全图景与妥协意愿的自然结果。除了“消灭哈马斯”和“营救人质”这两个战术目标之外,对于实现和平之后的加沙应该有怎样的安全与治理结构,内塔尼亚胡政府从来含糊其辞。这一不顾“战争乃政治延续”原则的选择,导致IDF的军事行动,从实际意义上沦为不断为轰炸而轰炸,为毁灭而毁灭。尽管在加沙参与策划2023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的哈马斯领导层几乎已全部死亡,但哈马斯作为组织的实体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在今年1月离任前说:哈马斯在战争开始后招募的新成员,几乎弥补了其遭受的损失。或许从外部视角来看,在给定的现实条件约束下,任何可设想的合理加沙战后秩序都需要巴勒斯坦人甚至哈马斯的参与。但在10月7日袭击事件前所未有的冲击之下,以色列社会的集群心态仍然没有走出“恐惧”和“报复”两种情绪。不论对于任何党派、政治家主导的以色列政府,以色列社会的当下的民意都对可能的政治选项施加了强有力的限制。当外部看来“合理”的选项对以色列内部来说不具有政治上的现实可能性,政府仅剩的选择就只有反复不断地武装清剿与军事占领。

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残酷又笨拙的处理,反应的是目前巴以问题的深层次困境。早在袭击之前,“两国方案”的理想与“一国现实”的差距就越来越无法弥合,而袭击事件又把这一矛盾抬到了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地方。与之相对的,势力日盛的极端宗教复国主义者的隔离主义“大以色列”计划现在不可能公开拿到台面上,只能在美国的纵容与内塔尼亚胡的默许下零敲碎打地推进——这其中就包括不断扩张西岸非法定居点以及剥夺巴勒斯坦人享受的法律保护。


原文链接:https://www.danliren.net/post/482.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